大益文學出版于堅作品《暗盒筆記II》即將絕版,

大益文學出版于堅作品《暗盒筆記II》即將絕版,

46閱讀 2021-12-07 07:09 產(chǎn)品

暗盒筆記Ⅱ 

——向世界的郊區(qū)撤退

由大益文學院于2019年推出,

于堅散文作品《暗盒筆記Ⅱ》,

近日上架僅余庫存,

大師之作,即將絕版,欲購從速。


《暗盒筆記Ⅱ》,繼散文《暗盒筆記》出版十三年之后推出,是作者于堅又一極具思想性的力作。他曾說:“暗盒是過去用來裝膠卷的金屬盒子,膠卷藏在盒子里,不能見光。它是道。一旦曝光,通過顯影液顯影,定影液定型,道就成為碎片。尺寸決定圖像的物質(zhì)邊界。一幅照片是世界的一個片段,一個瞬間。瞬間的5英寸遺址?!?/p>

他來集市是為了替主人把這些羊賣掉,而他自己知道,羊是永遠賣不掉的,賣掉的只是羊肉,而羊依然在著,重新生下來,吃草,重新成為羊群,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,這就是上帝創(chuàng)造的世界,沒有什么會失去,也沒有什么會多出來。老羊倌的眼睛里并沒有城里來的文學愛好者們自以為是的憂傷。

——節(jié)選自《暗盒筆記Ⅱ:老羊倌》


與于堅此前的《巴黎記》《朝蘇記》等散文、隨筆有很大不同,《暗盒筆記Ⅱ》的一篇文字是一個碎片,有時一章,有時一段,有時幾行,每篇都有一幅照片。于堅解釋道:“我在嘗試某種寫作,圖像與文字,兩種表達方式,它們彼此證實又互不相干,似與不似之間。圖像證實某個事實曾經(jīng)在時間中存在,但立即成為虛構(gòu)。”

文明可以由大理石花崗巖支撐,如羅馬希臘,也可以由土、木頭、稻草支撐。文明并不選擇支撐它的材料,是那些基礎(chǔ)創(chuàng)造了它。世界的記性不好,尤其是中國二十世紀的記性,它在炫耀唐詩宋詞的時候,總是忽略了它們的基礎(chǔ)?,F(xiàn)代化自然是萬眾一心的好事,但是人們是否發(fā)現(xiàn),當世界的基礎(chǔ)完全水泥化之后,唐詩宋詞所賴以為生的世界也消失了,再過五十年,可以肯定,連“鄉(xiāng)村”一詞也會永遠消失。

——節(jié)選自《暗盒筆記Ⅱ:鄉(xiāng)村墻壁的幾何形圖案》


《暗盒筆記Ⅱ》一書的副標題是“向世界的郊區(qū)撤退”,如于堅所描述的,自己的寫作是后退的,是背離時髦、走紅和現(xiàn)代派的,是與這個時代的寫作方向背道而馳的。故鄉(xiāng)的摧毀和拆除,讓于堅深刻反思中國文化與現(xiàn)代性的沖突,也成為他書寫故鄉(xiāng)的動力。然而“世界的郊區(qū)”在哪兒,于堅在書中給出了答案。

作為目前國內(nèi)最具影響力的30位作家之一、本世紀中國十大詩人之一,于堅的作品被譯為多國文字、選入國內(nèi)多種初中、高中和大學教材。詩歌界有個流傳已久的看法:如果中國當代詩人必須有一個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,那必是于堅無疑。對此于堅回應(yīng)道:獎金當然很誘人,尤其是對最貧窮的詩人一族。但并非寫作的方向。文章為天地立心,“厚人倫、美教化、移風俗”,為得那個獎而寫作太小器了。

這就是于堅,和他的《暗盒筆記Ⅱ》。

除此以外,

大益文學陸續(xù)推出“大益文學”書系

及其他優(yōu)秀文學作品,

以發(fā)現(xiàn)、培養(yǎng)更多的文學大師,

為中國文學發(fā)展貢獻力量。

▲大益文學《現(xiàn)在》

現(xiàn)在,就要現(xiàn)在,他們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文學世界,他們決定把爭論倒在紙上,把才華倒在紙上,把驚人的想象力和野心都倒在紙上。他們成功了。(陳鵬序《我們一直在著,我們前進》)

▲大益文學5周年作品精選

大益文學的出現(xiàn)絕非與傳統(tǒng)陣地對壘也絕無實力對壘,大益文學不過提供一種思路,一種補充,一種“不太一樣”的“方法”。也許,這種“不太一樣”也終將變得一樣。但文本已經(jīng)留下。如果它們足以構(gòu)成某種異質(zhì)化寫作的明證,則五年心血,就沒白費……這本集子諸篇什多為五年來大益文學佳作。對此,我有足夠的信心。(陳鵬序《我們5歲了》)

▲大益文學《呼喚》

對愛和希望的呼喚是文學的常量——我始終覺得疫情期間及之后對人性之惡、之壞做再多譴責和深挖不再是當務(wù)之急,世界如斯,人心還能如何?不如抱定信念,呼喚人與人之間的愛、諒解和寬容。雖然,這早就是老掉牙的話題了,可大難當前,我們太需要冉阿讓市長了,太需要里厄醫(yī)生了,太需要堂吉訶德騎士了,太需要西西弗斯了……所以,文學可能的流變之一是抓住重壓之下的人性的光輝,哪怕這些發(fā)光的人物是小的,是卑微的,但他或她所傳遞之愛,之信念,或許比任何時代的小說人物都更讓我們動容,也更值得我們像呼喚船長一樣呼喚他。(陳鵬序 《我們值得走向更好的未來》)

▲大益文學《所向》

如此,新文化,新小說,水到渠成。它是繼承之后的新,是博采眾長的新,更是中外合璧之新。誠哉斯言,過去已去,未來已來,我們既無法折返古代, 更沒辦法面朝言必稱AI的未來,只有當下,只剩當下,為寫作找到新的向度,非同尋常的既不是托爾斯泰的也不是博爾赫斯的小說之路。究竟哪條路?沒有現(xiàn)成答案,唯有小說家們,竭盡全力的小說家們,才清楚。新的語言,新的形式,新的觀念,新的內(nèi)涵,新的寓意……總之,它是新的,也必須是新的。未必最具原創(chuàng)性,卻一定最具挑戰(zhàn)性。所向,而披靡。(陳鵬序《為了一種新小說》)

▲《核:中國先鋒小說選本Ι》

這是一本先鋒文學合輯。眼下,還有多少出版物或?qū)懽鬟€標榜先鋒?如果文學強調(diào)甚至固守一種樣貌、一種聲音,會不會與文學在反叛中傳承,或在傳承中反叛的精神相去甚遠?好在,今天仍有人,仍然有一批甘愿捧火的人默默堅持著不流俗的寫作,堅持要寫“完全不一樣”的作品。(陳鵬序《因為憤怒》)

▲大益文學《潤物》

面對大自然,人多么渺小。或者說,這場大災(zāi)難讓我們見識了人類多么渺小,區(qū)區(qū)肉眼不可辨的不足微米的小東西,竟讓我們陷入如此慘痛的生離死別,見識了如此恐怖的摧城拔寨。很多朋友已無法寫作,不得不直面死亡、無措、失重……生死旦夕之際,禍福須臾之間,人類社會變得極其脆弱,人的去向也晦暗不明,寫作,還有什么意義?(陳鵬序《一切安好,萬類葳蕤》)

▲《中國式茶會》

林語堂說,在歷經(jīng)滄桑與磨礪之后,“捧著一把茶壺,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(zhì)的精髓”。茶成了苦中作樂的來源,那久經(jīng)煎煮的茶壺,與飽受煎熬的人生,便有了相通之處。

《中國式茶會》從茶說起,講品茶、品味、品人生,講布席、插花、禮儀,講仕席、云席、禮席,還講到音樂、養(yǎng)生、盟約、福音等種種茶會,如清代張潮言“人莫樂于閑,非無所事事之謂也。閑則能撫琴,閑則能游名山,閑則能交益友,閑則能飲茶,閑則能著書,天下之樂,莫大于是”。且借由“茶之趣”,略見廣博的“人生之趣”吧。

上一頁:吉普號2022年虎年生肖紀念套裝:以5系茶王品質(zhì)紀念虎年

下一頁:榮縣舉辦第二屆茶花谷油茶文化旅游節(jié)

相關(guān)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